9月25日,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教工第三党支部党员在12号楼203室观看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、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先进事迹视频,开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,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。
通过观看视频,支部全体党员认识了一位隐“功”埋名三十载,终生报国不言悔的黄旭华。1958年黄旭华同志应国家需要,开展核潜艇研究,从此一生与核潜艇结缘。黄旭华同志说:“从一开始参与研制核潜艇,我就知道这将是一辈子的事业。”黄旭华和同事们用最“土”的办法解决尖端的技术问题,同时用创新的思维解决关键问题。功夫不负有心人。1970年,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顺利下水。1974年,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“长征一号”,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。这是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:上马三年后开工,开工两年后下水,下水四年后正式入列。1981年,我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成功下水。两年四个月后,交付海军训练使用,加入海军战斗序列。中国成为继美、苏、英、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。1988年,中国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完成水下发射导弹试验,意味着中国真正具备了水下核反击能力。黄旭华欣然题诗:“花甲痴翁,志探龙宫。惊涛骇浪,乐在其中。”他说这也是他一生的写照。为了工作上的保密,他整整30年没有回家,30多年里,父母兄弟姊妹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工作。黄旭华说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儿子、不称职的丈夫、不称职的父亲,但他无怨无悔,他说“对国家的忠,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。”
视频结束后,支部党员对黄旭华同志的先进事迹进行了热烈讨论。党员们纷纷表示,要认真学习老一辈科学家数十年如一日的坚韧、执着,敢为人先、淡泊名利、忘我奉献的精神。陈达贵同志说:“核潜艇的研发对于国家意义重大。核武器的使用需要海陆空“三位一体”。为了核潜艇的发展工作人员付出很多。正是有这些人的默默付出,才有现在的和平安好岁月。岁月静好,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。”陈小钢同志谈到:“最感动是黄院士很想念父母,但他为了核潜艇,三十年没有回家,都说“大禹治水,三过家门而不入”,也只有三年,而黄院士却是隐姓埋名三十年没有回家,这其中的追求和精神让人感动。联想自己,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。”黄淑燕同志说:“黄旭华同志说:“核潜艇就是我的一切,没有任何其他个人问题”,“不是合格的儿子、丈夫、父亲,但是无怨无悔”,95岁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对核潜艇事业的忘我精神深深感动了我,相比之下,我们显得渺小和安逸!不求与伟人比肩,但求在自己的岗位上问心无愧!”

